当前位置:首页 > 教务处 > 管理制度

best365体育app关于制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合经院[2016] 30号
字体【 】 【编辑日期:2016/4/21】 【来源:学院主站】 【阅读次数:】 【作者:教务处-殷冬梅】 【 关 闭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加以修订,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现就制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㈠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㈡ 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行业、企业、就业市场调研,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使制订的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学生毕业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4.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要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合理安排。
   5.整体优化,因材施教
   依据生源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做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培养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环境突出开放性,质量评价突出社会性,培养方案突出实操性。
   6.倡导创新,体现特色
   各教学单位要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高职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认真地总结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缺点,特别要凝练出专业现有特色亮点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从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开拓创新,制订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二、制订对象
   教育部备案的、今后三年内计划招生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内容
   ㈠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内容:
   ⑴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⑵ 学历层次:大学专科
   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⑷ 标准学制:三年
   ⑸ 学习形式:全日制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      等相关岗位工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3.专业定位
   ⑴ 服务面向:(明确与本专业最直接相关的职业领域、工作岗位等,包括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群。)
   ⑵ 岗位面向:(在表1中体现)
   4.职业证书。明确应取得针对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要求。(在表1中体现)
   5.课程体系设计
   ⑴ 体系设计思想
   按照“一主线”(以培养专业能力为主线)、“双证书”(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及专业等级证书)、“三结合”(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完善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能力结构体系,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表1)
   ⑵ 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确定课程与实践项目”的原则,每一个岗位能力由一系列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进行培养,第一学年以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为主,第二学年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各占一半,第三学年为校内综合性实训、考证实践和校外顶岗实习时间。(表2~表4)
   6.三级课程
   为适应学院的专业(群)和课程规范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科学、规范地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分院、系、专业三级,实施分级管理。
   ⑴ 院级课程
   院级课程主要是指公共课基础课,由教务处和公共基础部(思政部)共同做出规定,各专业执行。课程由教务处安排。
   ⑵ 系级课程
   系级课程是指系内部分专业或跨系专业共同开设的职业基础课程,系内部分专业的系级课程由所在系管理;跨系的系级课程由相关系协商管理,但要明确管理的主、辅责任。
   ⑶ 专业级课程
   专业级课程包括各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专业级课程应系内相关教研室(或跨系相关教研室)协商管理,但要明确管理的主、辅责任。
   7.毕业标准
   ⑴ 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
   ⑵ 取得该专业规定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⑶ 完成规定的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考核合格;
   ⑷ 综合素质考核合格;
   ⑸ 体育达到基本要求。
   8. 核心课程简介(4~5门)
   9.接续高职本科学习深造建议。为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现终身学习理念,建立职业教育专科教育接续本科培养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方向。
   ㈡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要求
   1.我院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学年学分制,课堂教学16个学时为1学分,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应为16的倍数,上下不能超过0.5学分。
   2.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注意编好课程代码。课程代码定为6位数,编码规则见(表5)。
   3.附表按统一的模式填写。周学时原则上在22-26学时,每学期考试课程3~4门,其余为考查课。
   四、课程设置与周数、学时总体安排
   ㈠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的精神,三年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为:
   1.人才培养方案中课堂教学加上实践教学总学时为2500~270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不能低于总学时的50%。
   2.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表中的各项数据要计算填写,并要试算平衡。
   ㈡ 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
   1. 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体现高职特色和专业特点,对不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课程要进行淘汰或改造,原则上每个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老旧课程淘汰率不低于10%。
   2.课程设置应注意开设的先后顺序,杜绝先修课程后置或后续课程前置现象。
   3.课堂教学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拓展课”等部分组成,其中“职业拓展课”为选修课。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学时、学期安排见(表2)
   ㈢ 实践教学的安排与要求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逐步扩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比例,要着力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课(课程实训、实验、上机)、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和毕业综合实践等,各专业根据需要安排上述实践环节,原则上第六学期不安排课堂教学。
   2.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排进人才培养方案表中(具体格式见附表2)。
   3.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按每周30学时计算(其中包括教师辅导20学时,学生自行操作、撰写实习实训报告10学时)。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程序
   1.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三年制订一次,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微量修订。
   2.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学习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读专业行指委的指导意见,广泛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各系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确定执笔人,负责本部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各系部要对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要向社会声誉好、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同类高职院校学习取经。听取来自行业、企业、高职教育专家的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完毕经系主任审核后,报学院教务处。
   4. 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格式初审后,提交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修改调整意见,并反馈各教学单位。
   5.各教学单位根据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教务处统筹定稿后,报院委会批准。
   6.经院委会批准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公布,并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实施。
附件:
   附件一、(表1)主要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学习课程分析表
   附件二、 (表2)           专业教学计划表
   附件三、 (表3)           专业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
   附件四、 (表4)课程结构及学时分配表
   附件五、  核心课程简介
   附件六、 (表5)课程代码编码规则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版权所有:best365体育app Copyright © 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hfjjxy@163.com 


地址:合肥市环湖东路中段360号 邮编:230031 院办电话:0551-65630892 传真:0551-65630893 招办电话:0551-65630878 0551-65630870


Baidu
sogou